
訓練健走有階段性,不能求一步登天。如果你已經健走1個月,具備了基本體能與技巧後,可以進階,多給自己一些挑戰,也藉機理出自己最喜歡、最適合的健走模式。
日本「杉並速走會」的主持者醫學博士橫山正義認為,不妨從增加重量開始。熱量的消耗隨著身體重量增加而提高,健走時增加身體負荷量,運動量當然會比平時多,肌肉得到鍛鍊,也更促進體內新陳代謝。他建議可以:
1.握著啞鈴走。但是別一下子拿太重,以能輕鬆擺動為原則,0.5∼1公斤開始為宜,速度起先稍微放慢些,儘量別讓肩膀感到負擔,姿勢還是要正確。
2.背著背包走。重量2∼3公斤即可,太重會導致背痛。背帶要寬,與背部接觸面透氣性要好。
3.水中健步走。在水裡因為有浮力,體重對腰部和膝蓋的負擔較輕,而且由於阻力較陸地上大,消耗的熱量也較多。
另外,除了固定、規律的運動時間外,日常生活中或者假日,也可以安排不一樣的健走行程。
很多人說,台灣交通混亂,空氣混濁,大家也都忙,沒有條件健走。因為健走而減肥成功的戴雲林卻認為,為了健康,許多狀況必須自己克服,因而天氣、時間與場地都不成為問題。
不放棄通勤時間
上下班時,能用走的就少搭車。早10分鐘出門走健走到車站,或者早一站下車走回家,多走1公里就多消耗50卡熱量。
多走樓梯
體力練好了,膝蓋負擔也沒問題時,不妨多走樓梯。爬樓梯消耗的熱量是平地的3倍,由於下樓梯對膝蓋負荷較大,大樓建物中,何妨走樓梯上樓,坐電梯下樓,既有運動效果,也避免運動傷害……詳細原文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