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,女性同胞的「好朋友」,讓人又愛又恨。自初經來潮的迷惑與竊喜,到停經前後的困擾與失落,不來煩惱,來了又惱人。經前易動怒或情緒的起伏多變,易招惹男性同儕的語難;但是若延遲或不順,又徒增慮病與煩憂。女人在其中成長,也在當中痛苦與疑惑。
「經前症候群」是一種身心症,簡稱PMS(Premenstrual Syndrome),通常在月經前一週左右出現,在身體方面,會有乳房脹痛、頭頸背痛、食慾增加、嗜吃甜食、疲倦易累等現象;在精神狀態方面,可能有無精打彩、情緒低落、緊張易怒、性欲降低,或失眠等痛苦。
典型的PMS症狀,可在月經來潮後二到三天,即告緩解;若仍持續,則宜由專業醫師評估,是否有潛藏的憂鬱、焦慮、或其他精神或婦科疾病的可能。約有七五~九○%的女性為輕微不適,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;一○%的婦女則較嚴重,需要醫療的介入與處理;另外有三~五%的婦女則屬經前不悅症 (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, PMDD),必須由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專業治療。
一般月經只要在二十三到三十五天左右,都算正常範圍。月經週期的算法是:月經開始首日是週期的第一天,前面十四天是屬於所謂「濾泡期」,第十四天左右是為「排卵日」。濾泡期的雌激素這種女性荷爾蒙較高;這段期間,一般並不會有經前症候群出現……詳細原文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