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標靶治療是近十年最熱門的剋癌利器,致使許多病家散盡家產,期望標靶藥能讓腫瘤消失、戰勝癌症。真是如此嗎?
慈濟醫院台中分院肺癌團隊召集人黃軒醫師治療過一位63歲的婆婆,發現肺癌時已是第四期轉移至骨頭,建議做化療。陪同看診的5個兄弟立刻回答:「為了要讓母親活久一點且沒有痛苦,所以拒做化療而要用標靶藥物。」
儘管黃醫師一再解釋建議化療理由和做法,5兄弟仍堅持簽下自費同意書用標靶藥物。用藥一個月後,婆婆的病情改善,固定每個月返診。
過了半年,少見兒子們陪來看診,只有小女兒和外勞看護陪著婆婆來;一年半後,只剩下外勞陪診,婆婆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,肺部發現新腫瘤,黃軒寫條子要外勞請5兄弟回來討論卻無下文,直到婆婆因為肺癌腦轉移導致癲癇發作,送至急診,全身插管生命垂危,才從小女兒得知,5個哥哥在半年前已經不接母親過去輪流住,且以在外地工作為由,沒有回來探視,小女兒在菜市場工作,為了家計與龐大醫藥費,最近把貨車賣掉,改用機車載送貨物。
「婆婆人生到了最後,連一家團圓的簡單心願都變得難實現,」黃醫師感慨,家屬和病人常害怕化療副作用,堅持用標靶治療,往往忘了擔心經濟是否能負擔;並且過度期待標靶治療,以為是控制癌症最好和唯一的方式,也以為用藥時有效,就會永遠有效。
標靶藥物可說是近十年獨領風騷的剋癌利器,傲人治療成績促使國際權威治療指引頻繁改版,媒體也常見病患現身說標靶藥將他從鬼門關救回來,眾多振奮人心的好消息,致使許多病人一得知罹癌,就要求醫生使用標靶藥物……詳細原文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