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,就像車子開久便成了中古車,但只要小心使用、定期保養,大部份的零件還是能夠順利運轉。
人們的肌肉、骨關節也一樣,雖然它會隨著時間消磨、折舊,但只要吃得營養、動得正確,通常還是能陪伴我們「走」到終點。
骨鬆、肌少症、關節炎的人該怎麼補?
強健的肌肉、骨骼有賴充足的營養才能維持,長期缺乏某些營養素,就有可能使它變得脆弱,被疾病找上。
●骨質疏鬆:鈣、維生素D,缺一不可
鈣是構成骨骼主要的礦物質,想擁有好的骨質密度,就必須攝取足夠的鈣質。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,2012年鈣的營養補充品銷售金額高達1億6千5百萬台幣,可見台灣民眾在乎骨鬆,也了解補鈣的重要性。
然而,想強化骨骼不能光靠鈣,還有賴其他營養素幫忙,例如促進小腸吸收鈣質的維他命D,以及適量的鎂、鉀、維生素K,所以最好的補鈣法其實不是只吃鈣片,而是從多元的食材攝取營養,否則大部份的鈣其實是無法完全被吸收的,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。
大部份的乳製品、豆製品跟蔬菜都含有豐富鈣質,其中奶粉、乳酪、小方豆乾、黑芝麻、小魚乾、蝦米、香椿、野莧、食茱萸……等含量特別高;維生素D則可藉由曬太陽獲得,或多吃沙丁魚、鮭魚、鮪魚、乾香菇……等食物;堅果類跟豆類則有豐富的鎂;一般蔬菜、水果含鉀量都不低;維生素K則可從深綠色蔬菜攝取……看更多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