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

● 【食在健康】四大營養素 孕媽吃出健康聰明的寶寶!

孕媽咪們可知道?你們每日所攝取的飲食,對寶寶的影響非常大,因為寶寶會透過胎盤吸收媽咪的養份,所以孕媽咪懷孕期間的飲食,不僅會影響媽咪本身的身體健康,也是決定寶寶健康發育的重要關鍵!到底媽咪們要怎麼吃,才能營造寶寶最健康的子宮環境,生出既健康又聰明寶寶呢?我們聽聽營養師程涵宇的分享!

「鐵質」增加孕媽的氣血

孕媽咪們首先要注意的是攝取含鐵質食物,程涵宇說,因為鐵質是血液中血紅素重要元素,可以增加孕媽的氣血,同時也能預防孕媽咪們發生貧血,當媽咪氣血足,寶寶才能吸收更多養份,養份吸收夠,寶寶自然就健康。含鐵質食物比如:波菜、番薯葉、紅豆、黃豆等,顏色越深的蔬菜,通常鐵質含量就越高。

「鈣質」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

此外,攝取鈣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程涵宇說,台灣八成以上的媽媽都缺乏鈣質,常常診間聽到孕媽咪手腳容易抽筋,其實就是因為體內鈣質量太少,沒有辦法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,導致肌肉容易緊繃。

程涵宇建議,補充鈣質還是以「植物性鈣質」最好,包括:黑芝麻、紫菜、野生莧菜、芥藍、綠豆芽、小白菜等。因為動物性鈣質通常含有大量的蛋白質,當身體攝取過多蛋白質時,就會產生很多尿素,身體在排除尿素時,也會排出大量水分,此時鈣質就會跟著大量流失,反而得不償失。

也就是說,過多的蛋白質容易使鈣質排出體外,例如西方人天天喝牛奶、吃起司,鈣質攝取量應該相當充足,但其患骨質疏鬆的人口比例仍然非常高,其重要關鍵就是吃太多肉,攝取過多「動物性蛋白質」。

「維生素D」幫助鈣質的吸收

含鈣食物吃越多就吸收越多嗎?大錯特錯!程涵宇說,鈣質進入人體後並非馬上被利用,必須透過維生素D的轉化後才能有效被吸收儲存,而最簡單的維生素D來源就是「曬太陽」。程涵宇建議,孕媽咪可在下午4、5點時,當紫外線不是那麼強烈的時候,日曬約10至15分鐘,就能簡單分泌維生素D,將鈣質吸收至人體,達到補充鈣質的效果。

「葉酸」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發展

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,是一種攸關寶寶神經發育的關鍵營養素,因為葉酸葉酸協助人體DNA的合成,有助維持大腦的正常功能,當葉酸量夠,就能減少寶寶神經系統發生缺陷的機會。

程涵宇說,成年女性每日攝取葉酸量大概是200微克,而孕媽咪又更高,大約要每日需400微克。常見富含植物性葉酸食物,如:毛豆、芝麻、波菜、蠶豆、荔枝、核桃、草莓等;動物性則有肝臟、蛋黃、蝦子、蛤、蚵仔等,但因動物內臟也會累積毒素,所以建議還是以植物性葉酸攝取為主。

程涵宇補充,孕媽咪攝取葉酸應在懷孕三個月前,因為懷孕早期是寶寶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時期,必須有足夠的葉酸才能滿足寶寶神經發育的需要,所以孕媽咪補充葉酸時機最好是孕前三個月到孕後三個月。

營造寶寶最健康的子宮環境,生出既健康又聰明寶寶,孕媽咪除了鐵質、鈣質、維生素D及葉酸四大營養素的補充外,程涵宇提醒,「均衡飲食」才是孕媽咪孕期飲食的王道喔!

【撰文/陳詩婷】

 
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優活健康網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