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先生,我肩胛頭、腳頭烏痠痛,攏睏未去,是欲安怎?」
「啊,我常常天沒亮就醒來,卻再也睡不著、只能發呆到天亮,我要吃安眠藥嗎?」
門診中常見老年人出現入睡困難、早醒、或半夜醒來就無法再入睡的症狀,如果一星期內出現3次,就算是失眠,可能需要就醫找出原因。
台灣睡眠醫學會最新調查顯示,一般成人約有20~25%的人有失眠問題。但老年人失眠的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,而且盛行率隨著年紀增加,有些研究的盛行率甚至高達五成,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。
很多人誤以為老年人「不需要那麼多睡眠」、「睡不好是正常的」,事實上,老人家還是需要跟一般人一樣7~8小時的睡眠,只是因為生理時鐘退化,他們的睡眠時間提前、睡眠效率變低、熟睡期變短,因此,醫師建議熟齡者應找出生理或心理造成睡不好的原因,並積極治療,睡得好才能活得更好。
熟齡後可能出現哪些睡眠障礙?
失眠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兩種,約一成的人有原發性失眠,大多因輪班、時差造成,老化造成的睡眠相位前移,也屬於此一大類。其他大多是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次發性失眠。
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也提醒,老人家失眠查不出病因,就要懷疑是心理因素導致失眠,甚至有憂鬱症的可能,不能只靠安眠藥解決。
■原發性因素
老年出現睡眠障礙不一定是病,有些是人體老化的自然現象,包括:生物時鐘往前挪、睡眠驅動力減弱,以及深度睡眠時間減少……看更多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