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

● 【吃對食物】吃得安心!夏日食材5提醒

炎炎盛夏,食物裡的細菌蠢蠢欲動,等待你的一個疏忽,就要下手令你生病。

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,那些藏在食物裡、會讓人上吐下瀉、發燒腹痛,甚至奪人性命的細菌正蠢蠢欲動,伺機進攻你我的身體。

最常見的壞份子是腸炎弧菌。這種容易存附在魚蝦貝類中的細菌,曾經造成嗜食生海鮮的日本人272人集體中毒、20人死亡。這種細菌因為不耐熱,所以熟食的話,中毒風險就比較低。

其餘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,還有仙人掌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(常經由皮膚上的傷口傳染)、沙門氏菌(常見於生蛋及未處理好的蛋製品)等。

引起食物中毒三大原因

從衛生署的統計可以看出,最容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生食和熟食交叉污染。特別是處理這兩種食材的器具(如菜刀、砧板、抹布等)沒有區分開,或是儲存方法不當,生、熟食混在一起,就容易造成污染。

另外兩個原因,一是熱處理不足,多半指食物沒有充分煮熟,無法達到殺菌效果;另一是食物調理後於室溫下放置過久,導致細菌快速孳長,並產生大量毒素。

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在攝氏4∼65度間最容易生長,而台灣全年都處在這個溫度範圍內,因此,食物不論生或熟放置在室溫下太久,腐壞的風險極高。

最後,料理食物者的手通常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。帶菌的手觸摸食物、砧板、碗盤……,一不小心就造成感染。尤其手上有傷口時,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會逮到機會作怪,更可怕的是,它所釋放出來的毒素在高溫下(攝氏100度加熱10分鐘)都很難破壞……看更多

 
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