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● 【健康醫療】下床一踩地就足跟痛,我得了足底筋膜炎

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見的腳部疾患,教你如何預防與治療,向足跟痛說bye-bye。

50歲的林媽媽每天早上起床,腳一踩地,足跟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,走了十多分鐘後才逐漸緩解。最近她在辦公室坐久了,一站起來腳也開始痛。醫生說,她得了「足底筋膜炎」。她心想,我每個週末努力地爬山、慢跑維持運動量,怎麼會得足底筋膜炎呢?

我們的腳骨相當精密且強壯,小小一隻腳就有26塊骨頭,除了腳掌與腳趾的蹠骨與趾骨外,腳踝處還有距骨、舟狀骨、骰骨、楔狀骨、跟骨等等,為了固定這些骨頭,骨頭間有一百多條如粽子綁繩般的韌帶把這些骨頭牢牢繫住。除了韌帶外,需要靠一條「脛後肌腱」,從小腿後側延伸到腳內側來支撐起足弓;足底還有個扇形的結締纖維組織——筋膜,從跟骨延伸到五個腳趾,像「漁網」般撈住這些骨頭,在走路時,會隨著步伐一張一弛。這片足底筋膜就像是人體的天然避震器,承受我們全身的重量並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。

足底筋膜炎會發生的原因很簡單,「就是退化,」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直白地說。年輕時,足底筋膜因為有強壯的韌帶、肌腱協助,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在支撐腳,然而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各部位逐漸退化,韌帶、肌腱也不例外。此時正常使用,或許不致造成足底筋膜的傷害,但若體重過重、使用不當,如時常走凹凸不平的路面、愛踩公園的健康步道、爬坡、慢跑……等等都會導致已經退化的韌帶、肌腱不斷耗損、鬆掉,最後就只剩足底筋膜來支撐身體重量……看更多

 

以上文、圖引用:【康健雜誌】網站